翻照片之后的一些碎笔,今年春季从斯德哥尔摩坐夜行列车前往马尔默
晚上去吃了新华楼。
在吵闹的大堂里找一张油乎乎的桌子,拿起桌上的号码牌,跑到削面档点一碗双码的杂酱削面,有时还端碗麻油猪血丸子。这算是为数不多真正意义上之于我有所谓长沙记忆的东西。
记得大约十年前面档里还弄了个看起来就很呆的机器人在那里削面,美其名曰高科技,现在想想颇有些当时社会对于未来科技幻想的荒谬。
即使是十年后,外地游客也鲜有来这种地方的。老城区的店面大部分都这样,店里的店员大娘和常连客们都是邻里邻外的社区居民,听不懂长沙话点单都有些困难。
幸好在海外这些年母语也没丢。
我其实远没有那么对所谓故乡有多少感情。即使在伦敦最难捱的冬日里,对于长沙的记忆碎片更多也不过是来自于想多陪陪外婆。Belongingness 是很虚无缥缈的东西,远非单一可以以时间尺度而定义。
长沙很吵。尤其是夏日四十度的高温里,街上的行人个个都是不知何时会喷发的富士山。即使自认为算是性格很平和的存在,在长沙也不可避免地三天两头想找人吵架。
火炉城市或许都这样,这里不过是远东的又一座马德里。
我想起很多曾去过的冷冽之地,它们无一不是坐落在某个岛屿或是大陆被遗忘的角落。卑尔根、朗伊尔城、稚内,也许也包括勒维克和林雪平。在那些峡湾、山谷以及雪原中,所有的爱恨都在迎面的寒风里被遗忘。(忘れてください
我当然知道挪威更加也不是我的家。虽然去了那么多次卑尔根,在Fløyen的山顶对着结冰的湖面发呆,看着松鼠从某棵树上跳下,抓起松果跑向森林的另一头。我也知道这里不属于我。
settle down 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存在。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真正那么难以做到的事情,虽然 SNS 都在传播焦虑。伦敦找不到工作吗?北欧没有机会吗?退一万步说,买张机票去美国落地把护照一撕又不是什么难事,更何况欧洲这种对理工系学生明码招聘的地方。只是物理意义上想住下来,这根本不是什么事。
但 take up residence != settle down,如果住在某地让我隐约里感受到不安,那这个地方住一辈子也或许还是这个样子。二月份的时候在做ヨルシカ的圣地巡礼,从斯京坐了一夜的火车到马尔默。晚上10点从斯京的火车站出发,到翌日早上7点在马尔默醒来,9个小时的时间里再没有出现除了我以外的第二个活人。房间里只有我,和一只不会说话的高松灯。我们俩就这样无言地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移动。
我当然很喜欢这种铁道上的日子,一如我也很喜欢不要和任何人打交道的环境,无论如何都是对社恐极度友好的 —— 我理应充满感激。但悲欢的分明终究存在,挪威的森林过了头便会成为伦敦的冬日。下午三点就天黑的日子里,我不想靠venlafaxine才能续命。
虽然说不止一万次地质疑着生命的存在性,期待中去见主的方式是在某个黑乎乎的雪夜里躺在轨道上等着被从Oslo开往Bodø的列车撞死,但是这一天还是别来的这么快比较好。至少让我多思考几天。
当然,如果某日在某地真的能找到了settle down的感觉也未尝不是不可能,理论上双色球那几个亿的大奖我也能中:n-buna这拧巴男都能给大伙整个大的突然来一首結婚してください还说出什么私の命をあなたにあげたい这种话,明天早上醒来告诉我秦始皇复活了我都愿意相信是真的。
只要平安就好,不安什么的还是いらない好了。
以马内利。


ps.
I don’t care 明天是住 Aman 还是青旅。 Makes no bloody difference to me fr, 只不过 settle down 确实是一个美好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