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忘れてください」有感
虽然很久不曾拿起笔,但有机会或许想写点东西,说不定呢。权且先写下一点点的想法,在全然忘却之前。
n-buna的歌并不和沉重画上等号。前世、幽灵、回忆、月光、夏日、飞花、别离、遗忘——不论用什么样的关键词试图去解释n-buna,都仿佛缺少了些什么。
忘却与否不是幸不幸福的借口,就像是不能说因为某个群的元素可以和自身交换所以这个群就一定是阿贝尔群一样。
这总让我想起吉本芭娜娜的《厨房》。高中第一次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对着屏幕出神,然后默然地在段落上划上些许记号。
死亡并不是某种悲伤。24小时里世界上有千万片树叶正在落下,但鲜有人会为其中的某片叶子默哀。只有当个体和人的生活产生交互,这种别离才会被附上哀悼的色彩。
荒木经惟曾经说:“对于生与死的爱,就是摄影。”因此他的胶片才那般真实,但又那般让人为之感伤。和妻子的新婚、居家的阳台、摆在桌上的花束、清晨醒来的洗漱、做爱完凌乱的床铺、冬日雪原里的旅行——然后一切以妻子躺在病床上永远闭上眼睛而结尾。
留给我的只有难过。
因此当初看完《厨房》(尤其是《月影》)的我是痛苦的。在早月面对着刚刚探头的朝日、看着恋人在薄薄晨霭里逐渐消失,神色悲戚的浦罗对着她说出那句“分别和死亡都是痛苦的,可这也并非人生中最后一次恋爱,女孩子可不能沉浸在回忆里打发时间啊”的时候,我不由得在旁边写下一个小小的注脚:
“如果连好好的道别都没有的话,那又如何解脱?”
过去四年了,我还是没有太想清楚这个答案。
吉本芭娜娜在后日谈里关于这一切并没有讨论太多。但可以笃定的是即便我们有时光机可以穿梭回某个瞬间,故事的结尾也似乎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因为故事本身是若干个条件的集合,而其中并没有哪个一定是必要的。
或许忘却也是如此。